« May 2024 »
MoTuWeThFrSaSu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Tuesday 13th June 2006 08:35:06 AM

今天出门就正好赶上上班的高峰,脚步匆忙的城市人、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车厢。路上时间比预计的要短,因此就先在Victoria长途汽车站门口等大芬儿。待她匆忙赶到时,说幸亏没有把手机的时间按照英国时差调过来,因此实际上6点就出了家门,但地铁某站的指挥信号混乱,导致瘫痪了近一小时。经她这一说,我也想到出站时广播好像是说了哪个方向严重晚点之类的。她住在3区,比较远,而我住在1区,去哪儿就都比较方便。城市严重依赖四通八达的地铁的同时,就也要对受其所制的可能性有所准备嘛。

在车站内买了块点心当早餐,味道还不错哦,不是很甜也并不油腻。时间尚早,便先候着。看来同车的乘客并不多。830准时开车,司机是位超级胖的大妈。出伦敦的时候要经过市中心的,因此就像是坐了观光车一般一路途径议会、西敏寺、伦敦眼、泰晤士河这些都留着我明后天的再来仔细游览的哦。凉爽的空调车,一路睡到目的地。

迈出车门,就踏上了一大片的草地,树荫处微风习习,长椅上、草地上散落着三三两两看书休憩的人。石块路面上行驶的汽车来到人行横道前时,竖在路中央的铁桩便会自动下降收起,因此汽车要想通过斑马线必然要减慢速度。多么人性化的设计啊。Information在市中心,手中没有地图就问路呗。一位大妈非常热心,正好她要去相同的方向便带着我们一起过去。同样也有市中心的商业区,但整洁有序而且有特色,石板路石块路,路边咖啡店,很有瑞典的感觉呢。呵呵,只是那里哪有这样恢弘的建筑啊,国王学院比瑞典的王宫都气派太多太多啦。市内主要的街道仍保留着中世纪的规划。开放的绿地、古老的学院和购物区的完美结合,使人感到的是便利而非商业。市中心的大街上几乎没有汽车的踪影,自行车是居民与学生的主要交通工具,古老的学院墙边随处可见歪靠着的单车。

找到information买了份地图,没有免费提供的。拐过来就是熙熙攘攘的露天市场,每天开放,摊位上摆满了新鲜蔬果与花卉,另有衣物饰品等。一面是气势磅礴的国王学院,一面是神圣高洁的大教堂,市场就这样泰然处在其中,非但没有刹风景反倒是增添了生活气息:难道牛顿达尔文不吃饭嘛。圣玛丽大教堂看上去就是单排的常见的圣母院,呵呵。里面不大,可以登顶俯瞰国王学院。但我们没上去,自打上了圣家堂再次证实了我恐高之后,类似登顶我一律没有兴趣了。

决定先解决午餐问题。想去帖子上有人推荐的中餐馆,但向n个人打听未果,我们自己又瞎转悠了几圈儿未遂之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在路边的一家酒吧餐厅里坐了下来,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冷气好足啊J菜单上也都是快餐一系列的,我点了一种鸡肉饭。上来才知道是我不喜欢吃的咖喱味道的L另有米饭、又脆又硬的薄饼和类似披萨底托的薄饼。大芬儿点的牛排配有薯条和蘑菇,也不是很尽如人意,呵呵。饭后还有顾客满意度的小小问卷调查,我自然是如实提建议喽。

参观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要从巷子里面的国王学院礼拜堂(King’s College Chapel)进入。国王学院于1441年由国王亨利六世奠基,竭尽全力要使他的学院在气势方面举世无双。的确,从外表看上去,足以另北欧皇室们汗颜:自己的皇宫连人家的一个学院都比不上啊。礼拜堂于1446年动工,历时近百年、历经五位国王的统治才完成。里面不允许拍照,因此只能用我贫乏的语言来形容一下这座在我看来与众不同的教堂。本以为一个学院的礼拜堂能有多大的气魄,虽然还未曾到访过梵蒂冈的大教堂,但其他地方有名的也去过几处。然而进入之后,首先为其高高的扇型圆顶所吸引,此圆顶见证了都铎王朝时期石匠的高超技艺。从墙壁到屋顶都是白色的石雕,虽然被岁月侵蚀了光洁但依然有清透的感觉,这就不像很多其他的教堂一进去是黑压压的沉重压抑感。繁复精致的雕刻与彩色花窗完美融和。阶梯型的唱诗区更像是阅览室。除了建筑艺术给予感观的享受之外,令我感受最强烈的是除了教堂本有的宗教神圣更是添加了浓浓的学府书香。由于四月中旬到六月中旬是剑桥的考试时期,因此校园不对外开放,甬路上满是谢绝入内的标识。所有对外开放的学院在此期间都遵从这一规定。看着从楼里走出来的学子们哪,在这样的地方学习生活,估计十分有助于才思泉涌吧。同样是校园啊,看了人家的,我决定回去建议把我们Handels拆了重建^_^

剑桥的31所学院散落四处,但也相对集中。幽静的小路夹在高高的古墙之间,偶尔有骑车经过的年轻人,我总是禁不住投去羡慕的目光。剑桥,怕是所有学子的梦想吧。

顺着通幽的中世纪小路,来到了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是由亨利八世于1546年建立的。与此学院相连的最有名的人物应该就是牛顿了吧。他就是在这里进行着他的计算,从而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此学院迄今为止已经培养出三十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当我看着从里面走出来的学生,真想在他们成名之前先握个手啊,哈哈。这里的大庭院是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中最大的,蒸年糕见是报时的大钟。除去草坪和石板甬路,庭院内铺满大片的鹅卵石子。呵呵,碰上了热衷于足疗的我,怎能不脱了鞋在上面走一走呢。足底按摩不是促进循环有益健康吗,估计还有帮助思考的作用。学生们闲来就在上面光脚走一走,这走着走着可就走出诺贝尔奖啦^_^我是不惦着人家诺贝尔奖了,就借着这人杰地灵的走两步,把智商提高点儿就心满意足啦。出来时碰到了一位学监大爷,虽然没有西服革履戴着传统的黑色圆顶硬礼帽,但风度翩翩的也不亚于教授的风范哦。我上前询问可否合影留念,大爷操着“剑桥英”(比“伦敦英”更具学究派吧,哈哈)说“如果你愿意的话”。真是英国绅士的做派哦。

时间关系,入内参观的就是这两所最著名的学院了。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路过了一些学院之后,正在摸索着找游船的终点站,沿路就有年轻人主动询问是否要punting。跟着几个人来到了不远的小码头,我们和另外一家4口上了一条小船,撑船并负责讲解的是一名从意大利过来剑桥进修英语的男生。

剑桥之于国人来讲,恐怕托口而出的首先是徐志摩。这位大师就是活广告,慕名而来的国人谁不是早在初中学到《再别康桥》时便对剑桥有了朦胧的向往。既然来了,怎能不“撑一支长篙”去寻访康桥。小伙子站在船头边慢慢地撑着船,边讲解沿途学院的典故。从剑河上望向经过过的学院,展现的是我们无法进入而不得见的另一面。最令人羡慕的是人家的宿舍楼,简直就是世外桃源的城堡啊。推开窗子就是河畔的金流,潋滟的波光。经由水路,得以见到剑河上7座桥之中最著名的两座:叹息桥和数学桥。叹息桥(Bridge of Sighs)是仿造威尼斯的一座同名的桥。也有传闻说是有学生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在这儿跳河、叹息而得名。在剑桥治学怎可能是轻而易举的呢。数学桥(Mathematical Bridge)是座木制桥,有传说说是牛顿利用数学原理建起来的,桥身未用一颗钉子。后世的学生不服气,拆了打算同样再搭起来,结果均告失败,不得已用了七十多颗铁钉来固定。虽不能“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但短短的这一段剑河之旅也使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回到出发的小码头,便往回走,想去女王学院(Queen’s College)。但等我们到了的时候已经错过参观时间了,就未能进入。其实剑桥的氛围是浸润在每个角落每丝空气中,不一定要踩在学院的草坪上才算领略到了最高学府。

今天的暑热与暴晒并不亚于昨天,但今天的我明显很有精神。因为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久违”了三天的宁静与平和,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剑桥的心声。剑桥丝毫没有让我失望,反而呈现了许多惊喜。以我的资质,注定只能是匆匆的游客。这次离开是“一”别,希望有机会也来个“再”别康桥。

P.S.今天的网速很慢,所以照片只上传了一小部分,明天继续传吧。我要睡啦,又是1点半了

Tuesday 13th June 2006 03:22:42 PM
From: jeffrie
呵呵,我觉得“康桥”的译法是把Cambridge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音译,后半部意译。乱吧。不过康桥是人家老徐说的啊,谁能改啊。

Tuesday 13th June 2006 01:15:23 PM
From: Fiona
为什么“剑桥大学”不直接音译成“康桥大学”呢?

Name
Security code
CAPTCHA Image Reload
Verify security code
Message